版权所有© 中外文学研究课题组 |
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申请书
项目所属学科: 文 学
项 目 名 称: 现实主义的发展与深化
——陈忠实创作研究
申 请 者: 李晓卫
所 在 单 位: 西北师范大学
联 系 电 话: 13669300216
填 表 日 期: 2008年 4月 16 日
甘肃省教育厅制
一、简表
项 目 |
名称 |
现实主义的发展与深化——陈忠实创作研究 | ||||||||||||||
申请金额 |
1 万元 |
起止年月 |
2008 年9 月至2010年 8 月 | |||||||||||||
申 请 者 |
姓 名 |
李晓卫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57.10 |
民 族 |
汉 | ||||||||
职称 |
教 授 |
学 位 |
硕 士 |
学位授予单位 |
西北师范大学 | |||||||||||
所在院系 |
文学院 |
申请者电话 |
13669300216 7972676 | |||||||||||||
|
培养研究生情况 |
(填写目前培养硕、博招生数)28 | ||||||||||||||
项 目 组 |
总人数 |
高级 |
中级 |
初级 |
博士生 |
硕士生 |
学士生 | |||||||||
3 |
|
1 |
1 |
|
1 |
| ||||||||||
主要成员 |
姓 名 |
年龄 |
工作单位及职称 |
项目中的分工 |
签字 | |||||||||||
马粉英 |
29 |
西北师大文学院讲师 |
协助研究 |
| ||||||||||||
严 静 |
28 |
西北师大文学院助教 |
协助研究 |
| ||||||||||||
宋虎堂 |
26 |
西北师大文学院研究生生 |
协助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研 究 内 容 和 意 义 |
摘 要 |
本项目主要以作为中国当代文学重要作家之一的陈忠实的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的作品的深入分析,着重探讨其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特点和成就。本项目认为陈忠实的创作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实践上继承了由鲁迅开创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同时又借鉴和吸收了“文化心理结构” 等新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以及对前人和自己创作的不断超越和升华,使之无论在观念还是方法上与以前的现实主义创作相比较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深化,从而将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充分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巨大生命力。同时,也是对“淡化情节” 、“躲避崇高”等现实主义过时论的有力回击。 | ||||||||||||||
主题词 |
现实主义 陈忠实 创作 研究 | |||||||||||||||
-1-
二、立论依据
包括项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本项目主要以作为中国当代文学重要作家之一的陈忠实的创作为对象,通过对他的作品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特点和成就。本项目认为陈忠实的创作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实践上继承了由鲁迅开创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同时又吸收和借鉴了“文化心理结构” 、“魔幻现实主义”等中外文学新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以及对前人和自己创作的不断超越和升华,使之无论在观念还是方法上与以前的现实主义创作相比较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深化,从而将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充分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巨大生命力。同时,也是对“淡化情节” 、“躲避崇高”等现实主义过时论的有力回击。 自20世纪90年代初长篇小说《白鹿原》问世以来,陈忠实的创作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其在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白鹿原》作为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之一以及作为当代文学中的惟一作品入选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的大学必读文学书目,就是对陈忠实创作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充分肯定。学术界对陈忠实的《白鹿原》及其创作成就的研究和评论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总的来看,主要是从他的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层面上来挖掘其巨大的艺术价值。其中包括小说厚重的史诗品格、丰富的文化底蕴、人物形象塑造的典型性、情节的可读性以及陈忠实的创作与外国作家创作的比较等等。已有的研究在上述这些方面都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但是,本项目的研究者认为,尽管已有的研究对陈忠实的创作提出了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见解,然而,这些研究及其观点和结论由于是来自不同的研究者,因而缺乏对其创作的一种系统、全面的研究和评价。此外,对陈忠实创作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他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上,而对他的其他创作、特别是前期的中、短篇小说创作的研究不够。这样,就不能对陈忠实创作的整个发展过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评价。再次,对他在创作上从生活体验到生命体验的不断超越和升华过程也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把握,因此,也就不能对陈忠实创作的现实主义特色及其艺术成就的成因做出应有的解释。从这样的前提出发,本项目拟从陈忠实的生活和创作道路的角度;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倾向性、典型性要求;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所借鉴和运用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方法;《白鹿原》在史诗品格和文化底蕴上所达到的程度;他的小说的可读性的特点和原因以及对语言运用的独特追求等方面,对陈忠实的创作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解读,从而对其创作做出既具有独特见解又比较系统、全面的评价。 关于该项目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如下: 1.陈忠实:《陈忠实创作申诉》,花城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2.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白鹿原〉评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3.陈忠实:《文学的信念与理想》,《文艺争鸣》2003年第1期。 4.李遇春、陈忠实:《走向生命体验的艺术探索——陈忠实访谈录》,《小说评论》2003年第5期。 5.李遇春:《陈忠实与柳青的文化心理比较分析——以〈白鹿原〉和〈创业史〉为中心》,《小说评论》2003年第5期。 6.陈忠实:《我的文学生涯——陈忠实自述》,《小说评论》2003年第5期。 7.陈忠实:《文学无封闭》,《文学自由谈》1995年第2期。 8.陈忠实:《〈兴趣与体验——陈忠实小说选集〉序》,《小说评论》1995年第3期。 9.洪治纲:《宁静的丰收——陈忠实论》,《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第1期。 10.曾凡解:《从〈白鹿原〉看当下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2期。 |
-2-
三、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以作为当代文学新时期以来重要作家之一的陈忠实的创作为对象,通过对他的生活、创作道路的考察和对他的作品的深入,着重探讨他的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特点和成就及其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创作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内容是陈忠实现实主义文学观、艺术观的发展与形成:具体包括陈忠实独特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陈忠实早期中、短篇小说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特点;陈忠实的创作与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倾向性、典型性要求之间的关系;陈忠实的创作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从“典型理论”到“文化心理结构”发展和运用;陈忠实的小说创作在艺术上的独特追求——从生活体验到生命体验;当代西方文学思潮对陈忠实小说创作的影响;陈忠实小说的可读性的特点;陈忠实的小说创作在语言运用上的独特追求;长篇小说《白鹿原》中所体现的史诗品格和文化底蕴等方面对陈忠实的创作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对其创作做出既具有独特见解又比较系统、完整的评价。 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通过对陈忠实创作的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出其创作中所蕴涵的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成就和艺术魅力及其形成原因,进一步说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坛和社会上所具有的巨大艺术价值和强劲的生命力,从而对当代文学批评领域出现的那种现实主义已经过时的观点做出积极、有力的回击。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拟采取的研究方法首先是对陈忠实的全部小说作品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文本基础;其次,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于现实主义的经典阐释,使本项目的研究具有理论的高度;第三,注重对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与创作关系的考察以及作者对自己创作经验和体会的陈述,挖掘他的独特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来源和成因,使之成为对陈忠实创作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角度;第四,将陈忠实的小说创作与以柳青为代表的“十七年文学”中的革命现实主义以及新时期以来其他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进行比较,从而找出陈忠实小说创作上的现实主义特色;第五,探讨当代各种文化和文学思潮、各种新的文化和创作理论对陈忠实创作的影响。 由于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对该项目的研究做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比较充分的准备,所提出的问题和研究的角度都比较符合作家作品的实际情况,因此,就使得这项研究具备了较大的可行性。 |
-3--
3、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本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陈忠实的生活和创作道路的剖析以对他的全部创作的分析、研究,揭示他在创作上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实现了对前人和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超越和升华,既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文学理论,又吸收和借鉴新的文学和文化思潮与理论,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和艺术观,并且以自己在创作上所取得的杰出的现实主义成就推动了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与深化,彰显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巨大艺术生命力。 4、 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测进展。 本项目的研究工作计划于2008年9月开始,预计2010年8月完成,大约需要2年的时间。从2008年9月——12月,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带着任务进一步认真阅读陈忠实的所有作品及有关评论文章和理论著作,搜集、整理有关的研究资料;2009年1月——8月,分工撰写有关陈忠实创作的研究论文,其中项目负责人撰写5——6篇,项目组成员每人2篇;2009年9月——2010年8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完成对陈忠实创作研究的专著初稿,召开小型研讨会定稿并着手出版。 5、预期研究成果。 本项目的初步研究成果为具有独特见解的系列学术论文,并且争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对陈忠实创作研究的具有较大学术价值的专著。专著的名称初步定为:现实主义的发展与深化——陈忠实的文学创作研究。单篇论文的题目大体如下: 1.陈忠实的生活和创作道路研究 2.试析陈忠实早期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特点 3.从《创业史》到《白鹿原》陈忠实与柳青创作的真实性比较 4.陈忠实与柳青创作的倾向观比较 5.现实主义的发展与深化——从“典型理论”到“文化心理结构” 6.柳青与陈忠实的文学典型观比较 7.陈忠实的创作与当代外国文学思潮的关系 8.史诗品格与文化底蕴——《创业史》和《白鹿原》的一种比较 9.试论陈忠实小说的可读性及其成因 10.论陈忠实小说创作的语言特色 |
-4-
四、研究基础
1. 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或成果。 为从事本项目的研究,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已做了一些的先期准备工作,包括阅读了陈忠实的大多数作品以及有关陈忠实创作的研究论著,搜集了比较丰富的研究资料、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并且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发表了《民族性格与悲剧人生——黑娃与葛利高里形象比较》(《西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5期 )、《从柳青的“典型理论”到陈忠实的“文化心理结构” 》(《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现实主义的灵魂——陈忠实与柳青创作的真实性比较》(《新疆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等论文;出版专著《从欧洲到中国——现实主义的发展与嬗变》(敦煌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主持并完成省教育厅项目——论柳青与现当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1998),甘肃社科基金会项目——从《创业史》到《白鹿原》——中国当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发展与嬗变(2001);从而为进一步研究陈忠实创作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和优势。 项目负责人关注和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已有十多年时间,认真阅读了一些中外有关现实主义的理论著作和中外文学史上主要的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作品,特别是认真研读了关于陈忠实创作的评论文章,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对现实主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从而为本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研究基础。 项目负责人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能够将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项目主持人所从事的专业具有硕士学位点,主持人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因此,就使本项目的研究工作具有了较好的科研依托,从而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提供了必要的保证。此外,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教学、科研条件良好,学校图书馆以及院、系资料室藏书比较丰富、学术刊物相对齐全,加之项目负责人个人所搜集和储备的有关图书资料,都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比较充分的资料来源。另外,项目负责人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的基本技能,使该项目的研究具备了比较先进的文字和信息处理手段。 本项目拟由项目负责人以及项目组成员共同完成。这样,便于集思广益,扩大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从而有利于项目更好地完成。此外,在项目的具体研究上根据个人的工作实际和研究特长也进行了比较合理的人员分工,充分发挥集体合作的力量,以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
-5-
五、经费预算
经费开支项目 |
经 费 预 算 |
金额(元) |
调研费 |
3000 |
|
资料费 |
3000 |
|
印刷费 |
2000 |
|
咨询费 |
1500 |
|
其 他 |
500 |
|
合 计 |
|
10000 |
六、申请者所在学院审查意见
申请者所在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审查意见(请院领导或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属意见) 情况属实,同意申报。 (公 章) 单位负责人 彭金山 |
七、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核意见
该项目选题新颖,论证充分,技术路线设计和经费预算合理,课题组有较好的研究基础,能按计划完成项目研究任务;符合《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同意推荐。 (公 章) 2008 年 4月 21日 |
八、学校审核意见
同意申报 (公 章) |
九、省教育厅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
-6-
版权所有© 中外文学研究课题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