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项目 > 团队项目 > 详细内容
当代文学现实主义问题研究申请书
发布时间:2010/9/24  阅读次数:3367  字体大小: 【】 【】【
  

  

  


  

“知识与科技创新工程”创新团队项目

     

  

  

  

  

项目名称: 当代文学现实主义问题研究

  

申 请 者:                 李晓卫        

  

所在学院:               文史学院

  

联系电话:             13669300216

  

申请日期:             2009-11-16

  

  

  

二○○八年十一月制


   简表

项目名称

当代文学现实主义问题研究

申请类别

B

A.科研团队项目                 B.交叉学科团队项目

申请金额(万元)

5

起止年月

200912 月至 2012 12

团队带头人

  

李晓卫

性别

出生年月

195710

民族

专业技术职务

  

学位

文学硕士

学位授

予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

所在学院

文史学院

申请者电话

13669300216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生

硕士生

7

3

4

  

1

2

3

团队成员(不含团队带头人)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方向

在团队中的作用

签字

      

副教授

当代文艺批评

主要研究

  

张晓琴

副教授

当代文学

主要研究

  

      

副研究馆员

图书资料

资料、技术

  

康孝云

      

比较文学

协助研究

  

马粉英

      

比较文学

主要研究

  

王国礼

      

英美文学

协助研究

  

      

      

比较文学

协助研究

  

  

  

  

  

  

研究团队介绍

附件说明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形成背景和发展目标,团队带头人及成员取得的主要科研业绩(科研项目、论文和专著、授权专利、获奖等代表性项目和成果不超过30项),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建设目标等。(5000字以内)

  

本项目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现实主义文学从西方到中国的传入状况;现实主义文学的真正涵义;现实主义文学在当代社会中的主要特征,以及在现代和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坛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通过对当代文坛不同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和代表性作家作品的研究,探讨和阐明有关现实主义文学的诸多问题,在促使人们认识现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脉络,现实主义的真正涵义,现实主义的当代价值和历史命运以及指导、推动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欣赏等方面,都将具有明显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此外,通过本项目视角、方法的独特研究,有助于新的学科生长点的形成,对与此相关的科研和教学以及人才培养也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主题词

现实主义     当代文学     发展状况       研究方法     意义价值  

1


二、团队项目立论依据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意义及主要参考文献

国内外研究现状——现实主义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命题,自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和文学思潮在西方产生以来,它就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创作理论的相继兴起,现实主义虽然已经不再占据主流地位,但是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仍然是国内外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国外学术界,关于现实主义研究的主要观点有匈牙利著名文艺理论家卢卡奇的“伟大的现实主义”、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的强调倾向性和功利性的现实主义、法国文艺理论家加洛蒂的“无边的现实主义”和前苏联文艺理论家马尔科夫的开放体系的现实主义等等。国内学术界在对现实主义研究方面有“现实主义深化论”和“现实主义过时论”等主要观点。现实主义深化论反对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标准来规范和衡量当代现实主义,也不同意取消现实主义和非现实主义的界限,认为当代现实主义文学进入一个多元化和深入化的更高发展阶段。而现实主义过时论则认为,随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崛起,现实主义已经被完全取代而失去了存在的可能,21世纪的文学已不属于现实主义。

课题研究意义——尽管人们对现实主义的看法不尽相同,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的诠释甚至论争,但是现实主义创作和理论研究始终没有推出文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实主义是一个常说常新、仍然具有较大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问题。面对20世纪以来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和挑战,今天的现实主义与19世纪、20世纪的现实主义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现实主义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品格,仍然是当代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消费无法回避的重要命题。当前,在西方现代和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国内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出现一种趋向,即强调运用西方当代形式主义批评理论来关照作品,认为这才是真正体现了时代特色的文学研究,而现实主义那些理论和方法都已经完全过时了。但是,这种倾向从理论到实践都不符合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实际。西方当代形式主义批评理论把本应关注现实人生、情感色彩丰富的文学作品搞得支离破碎、艰涩枯燥、使人如坠雾中,不得不去猜测作者的意图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意图时,便也消解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存在,把文学批评引入歧途,因而也就不能恰当地反映和揭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的基本发展趋势。从中国当代文坛近几十年来的发展趋向来看,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还是最受人们的关注和欢迎的。例如,新时期以来一批关注现实的作家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不约而同地把描写的笔触深入到广大农村、城镇和工厂,表现普通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及其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这些创作都因真切地表达了当代民众的关心所在、情感所系,从而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尤其是西部文学中一些以农民生活为题材的作家如陈忠实、雪漠等人的创作更受读者的青睐。文学批评界也开始重新审视自身,检点这些年来文学评论的得失,抑制文学批评的“恶性”西化倾向,普遍认为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仍然是文学界应该始终关注的主要问题。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主要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中文系等主编:《文学运动史料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2、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马恩列斯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版。

3、 柳鸣久主编:《二十世纪现实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4、 佛克玛等著、林书武等译:《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8年版。

5、 罗杰·加洛蒂著、吴岳添译《论无边的现实主义》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6、 曾蘩仁主编:《20世纪欧美文学热点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版。

7、 乐黛云等主编:《西方文艺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8、 程代熙主编:《新时期文艺新潮评析》,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 张德祥著:《现实主义当代流变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版。

10、崔志远著:《现实主义的当代中国命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陈顺馨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转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2、李明滨主编:《世界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温儒敏著:《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4、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陈忠实著:《陈忠实创作申诉》,花城出版社,1996年版。

16、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白鹿原〉评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孟广来 牛运清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柳青专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3月第1版。

18、文振庭等主编:《胡风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9、刘再复著:《性格组合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20、叶纪斌著:《中西典型理论述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1、曾凡解:《从〈白鹿原〉看当下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2期。

22、洪治纲:《宁静的丰收——陈忠实论》,《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第1期。

23、陈忠实:《文学的信念与理想》,《文艺争鸣》2003年第1期。

2

三、团队项目研究方案

1.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项目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现实主义从西方到中国的传入状况;什么是现实主义的真正涵义;现实主义在当代社会中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以及在现代和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坛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其历史命运。

现实主义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文学观念和文学思潮,在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就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解释和看法。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又由于传输者和接受者之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差异以及接受者的主观需求,出现了对它本来意义疏离的现象。这样,就使得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和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和运用的实践中出现了一定偏差、存在着明显的失误。所以,厘清现实主义的发展脉络,找出在其传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握现实主义的本质,并且科学地阐明它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命运,就成为本项目研究的关键问题,也是本项目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项目拟通过对中西文学史上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具体分析和比较的方法,结合每一时期对现实主义的理论阐释,首先厘清现实主义的真正涵义;然后探讨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入、发展和嬗变等问题;最后从对当前文学创作和读者接受两个方面的现状的考察中,阐明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文坛传入、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等问题。并且将所有问题的阐释都建立在深厚的文学文本研究的基础上,从而避免空洞的理论勾勒和简单武断的结论,使得出的观点和结论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国内学术界对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入、发展和嬗变的研究视角、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但是,以西方现实主义的历史脉络为背景,以中国现当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为线索,通过对不同时期代表作家的创作的比较研究来系统阐述现实主义问题方面,目前还没有看到更为具体、深入的研究成果。已有的论著,理论阐述较多而对作家作品的具体、深入分析较少。史的关照较多,而“点”的论证不足。本课题试图把两者结合起,以当代文坛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家作品为例来加以研究,从而使其具有了独特的价值,这也是本项目研究的特色之所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和阐明有关现实主义的诸多问题,在促使人们认识现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脉络、现实主义的真正涵义以及现实主义的当代价值和历史命运等方面,都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

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认真阅读每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现实主义的文献资料,理清现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脉络,把握现实主义的本质特征。然后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具体作品的比较研究,指出现实主义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指出它的当代价值、展望它的未来命运。

本学科团队的一个突出特色即它的交叉性和跨越性,而这种交叉性和跨越性是由本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1998年国家教育部在规范学科设置时将原来独立的两个学科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加以合并更名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样,就使本学科更具有了交叉性和跨越性,可以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不少学科结合起来,甚至还可以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些学科例如英美文学结合起来,从而使本项目的研究有了更加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更为广泛的探索空间。本学科团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例如作为本学科团队成员之一的外国语学院教师王国礼,就毕业于文史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比较文学本身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跨越性的学科,但是,目前在我校的科研和教学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有助于新的学科生长点的形成,对于相关学院相关专业的科研和教学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项目在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上还有一个独特构想,即基于团队型课题研究意义上的数字化、网络化、交互式资源平台的建构,这在目前的人文社科研究领域基本属于空白。本项目研究拟通过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手段,搭建一个以本项目研究为主体内容,教学、科研兼顾,吸纳本项目组成员之外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共享资源的多媒体信息平台。使之既作为本项目研究成果的资源共享平台,也可作为相关学科开展科研和教学的多媒体平台,以此来探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整合资源、共享利用的新途径。

  

3.              项目的创新之处

  

第一,国内学术界对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入、发展及其意义价值的研究视角、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但是,以西方现实主义的历史脉络为背景,以中国现当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为线索,通过对不同时期代表作家的创作的比较研究来系统阐述现实主义问题方面,目前还没有看到更为具体、深入的研究成果。已有的论著,理论阐述较多而对作家作品的具体、深入分析较少。史的关照较多,而“点”的分析、论证不足。本课题试图把两者结合起来加以研究,从而使其具有了独特的价值,这也是本项目研究的特色之所在。

     第二,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有助于我校新的学科生长点的形成,对于相关院系的科研和教学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三,即本项目在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上所提出的基于团队型课题研究意义上的数字化、网络化、交互式资源平台的建构。

4

4. 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测进展

  

2009-12——2010-11

               项目组成员搜集、整理、研读中外文学发展史上有关的现实主义作品和论著,为本项目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2010-12——2011-11

             在前期研究、准备的基础上,项目组成员人均完成两篇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并且争取在一定层次的学术刊物上发表。

2011-11——2012-12

             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组成员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集中研究成果形成论文集或专著并争取出版。

  

5. 预期研究成果

阶段性主要论文(暂名):

现实主义在西方产生和发展状况的历史性考察

       现实主义在中国传入和发展过程中的得失与教训

       柳青与陈忠实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观比较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下现实主义的历史命运

中国当代文坛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研究

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发展研究

当代西部农村题材现实主义创作研究

当代西部生态文学研究

  

  

最终研究成果:

当代文学现实主义问题研究(论文集或专著)

  

5

    四、研究基础

1. 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本项目负责人曾主持并完成了甘肃省教育厅社科项目“论柳青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甘肃社会科学学术活动基金会项目“从《创业史》到《白鹿原》——现实主义的发展与嬗变”以及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欧美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等科研项目,其中后两项已以专著的形式出版,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学术影响。目前,正在主持 甘肃省教育厅高校研究生导师项目:“现实主义的发展与深化——陈忠实创作研究。此外,发表过《民族性格与悲剧人生——黑娃与葛利高里形象比较》(《西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5期),《试论柳青的文学典型观——《创业史》中梁生宝形象塑造的反思》(《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正确把握倾向性与真实性的关系——对柳青创作的现实主义评析》(《苏东学刊》2004年第1期),现实主义的发展与深化—从柳青的“典型理论”到陈忠实的“文化心理结构”(《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现实主义的灵魂—陈忠实与柳青创作的真实性比较(《新疆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史诗品格与文化底蕴—《创业史》和《白鹿原》的一种比较(《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数篇关于柳青和陈忠实创作及其与现实主义关系的学术论文,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并且达到了一定学术水平。学科团队的其他成员在各自学术研究中也都有着明显的成就,本项目在很大程度上能与团队成员的研究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为本项目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

               项目负责人关注现实主义问题已有十多年时间,在此期间阅读了大量中外有关现实主义的理论著作和中外文学史上主要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作品,尤其是认真阅读了作为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不同时期的柳青、陈忠实、雪漠等主要作家的主要作品以及相关的评论文章,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对现实主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而为本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奠定了比较扎实的研究基础。

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能够将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和完成提供了必要的时间保证。此外,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学科实力雄厚,教学、科研条件良好,学校图书馆以及院、系资料室藏书比较丰富、学术刊物相对齐全,加之项目负责人和其他成员所搜集和储备的有关图书资料,都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比较充分的资料来源。另外,项目负责人和团队成员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的基本技能,使该项目的研究具备了比较先进的文字和信息处理手段。

本项目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认真阅读每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现实主义的文献资料,理清现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脉络,把握现实主义的本质特征。然后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具体作品的比较研究,指出现实主义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指出它的当代价值、展望它的未来命运。

本项目拟由项目负责人以及项目组成员共同完成。这样,便于集思广益,扩大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从而更好地完成项目。

              

  

6-

3.团队带头人和主要成员的学历和研究工作简历近期已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目录*和获得学术奖励情况及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

李晓卫:硕士研究生毕业,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研究,在本项目中承担项目负责和作家作品主要研究任务

  文:现实主义的良好开端—柳青早期短篇小说论略《西北师大学报》1998.6

试论柳青的文学典型观《甘肃社会科学》2000.1

对柳青创作的现实主义评析 《苏东学刊》2004.1

现实主义的发展与深化—从柳青的“典型理论”到陈忠实的“文化心理结构”《甘肃社会科学》2007.3

               现实主义的灵魂—陈忠实与柳青创作的真实性比较《新疆大学学报》2008.3

史诗品格与文化底蕴—《创业史》和《白鹿原》的一种比较《甘肃社会科学》20092

关于当前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的若干问题——乐黛云先生学术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91

专著: 专     著:从欧洲到中国:现实主义的发展与嬗变 敦煌文艺出版社,2005.5   

2006年获省高校社科成果三等奖    

   伟:副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当代文学批评,在本项目中承担现实主义理论批评研究任务。近期主要论著有: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 《甘肃社会科学》2009.2

               文学回归自身与走向自觉的文学批评——论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批评(1985—199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4

张晓琴: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在本项目中承担现实主义作家作品研究。近期主要论著有:重估先锋文学的意义《文艺争鸣》2007.6

生态文学的文化建构意义《光明日报》2009.4.4

   科:副研究馆员,本科,主要从事图书资料研究工作。在本项目中承担图书资料搜集、整理,网络平台的设计、制作等任务。近期主要论著有:

基于WebAccess后台数据库窗体设计与控件引用《图书与情报》2008.3

期刊网络采编系统研发及系统功能分析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4

康孝云: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研究,本项目中承担作家作品研究。

病叶·希望·虚妄的希望—细窥鲁迅之《腊叶》《郑州大学学报》2007. 1

新人文主义:从白璧德到梁实秋—一种沟通中西的文化选择 《石河子大学学报》2007.5

马粉英: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研究,在本项目中承担作家作品研究。近期主要论著:西方《李尔王》研究 《世界文学评论》2006.2

王国礼:讲师(外国语学院)、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比较文学研究,在本项目中承担作家作品研究。近期主要论著:

从刘备与阿喀琉斯的比较分析中透视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希腊文化中关于英雄崇拜的差异 《东南传播》2006.4

   静: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研究,在本项目中承担作家作品研究。近期主要论著:

               试从叙事学的角度开掘《伤逝》的深层意蕴 《社科纵横》2006.4

7

五、经费预算

  

(万元)

1.     

5

  

科研业务费

0.5

  

论文版面费

1.5

  

资料检索复印费

0.5

  

网络平台编程费

  

0.5

  

网络程序调试费

0.5

  

网络空间租用费

0.5

  

小型会议研讨费

               0.5

  

调查、交通费

               0.5

  

  

  

  

  

  

  

  

  

  

  

  

  

  

  

  

  

  

  

  

  

  

  

  

  

  

  

  

  

  

  

  

  

  

: 预算支出科目按下列顺序填写: 1. 科研业务费   2. 实验材料费   3. 仪器设备费  

  

   六、申请者承诺

             我保证上述填报内容的真实性。如果获得资助,我与研究团队成员将严格遵守《西北师范大学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签订的责任书目标,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按时报送有关材料。若填报失实和违反规定,本人将承担全部责任。

                                                                                                                                                                       

                                                                                                                     申请者(签章)

                                                                                                                                                               2009 11 16

  

8

七、申请者所在学院的审查与保证

1、申请者所在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包括:对项目的意义、特色和创新之处及申请者的研究水平与学风签署具体意见)

  

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并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意申报。

  

  

  

  

  

                                                                                                     (签字)                                                                

3. 申请者所在学院领导的审查意见与保证

  

已按填报说明对申请人进行了资格审查,对申请书内容进行了审核,同意学术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并保证在项目获得资助后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对研究计划实施所需的人力、物力和工作时间等条件给予支持。

2)严格遵守学校有关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的等各项规定。

3)督促项目负责人按学校的规定及时报送有关报表和材料。

  

  

  

  

学院负责人 (签章)                             单位(公章)                                

9

八、学校意见

1、社科处审查意见

  

  

  

  

  

  

  

  

  

  

  

                                                                 (盖章)                                                                

2、项目评审专家组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3、学校意见

  

  

  

  

  

  

                   主管校领导签字                                                 单位盖章                                                            

10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当代文学现实主义问题研究协议书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 中外文学研究课题组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063号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