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书评介 > 详细内容
《比较文学视阈中的中国古典文学》
发布时间:2010/9/25  阅读次数:2436  字体大小: 【】 【】【

《比较文学视阈中的是中国古典文学》内容为: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和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海外汉学也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它作为一个学术的发展,有着自己的学术师承和学术脉络,我们今天在展开海外汉学的研究时应对各国汉学的学术发展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把握。对待域外汉学仅仅采取一种实用的态度是不行的。“我认为研究国际汉学,应当采取学术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将汉学的递嬗演变放在社会与思想的历史背景中去考察。”(李学勤)前辈学者已经这样做了。1949年前对西方汉学通史的研究有莫东寅的《汉学发达史》和日本学者石田干之助的《欧人之汉学研究》,近年来国别的汉学史著作,影响较大、受到国内外学者好评的是严绍璗的《日本中国学史》和侯且岸的《当代美国的“显学”》。何寅与许光华的《国外汉学史》是国内目前较为详细的汉学通史性著作,此书有开创学科通史之功。汉学史研究的意义在于,域外汉学的发展在各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有自己的学术传统,有师承的传递和各个学派的特点。如果不了解这个历史,我们就无法判定一个汉学家在本国学术史的地位,也不能了解其学术思想的来源和背景,很容易闹出笑话。汉学家也分三六九等,要把最好的汉学成果介绍到国内,就必须做深入、细致的国别汉学史的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整体的或个别的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定各国的中国学家们在他们自己国家的学术谱系上的地位,才可以避免我们的无知。”(严绍璗)从西方汉学史来看,如果没有一个系统而深入的学术史的梳理,就无法解释“传教士汉学”和“专业汉学”之间的巨大变化,也无法解释从费正清到柯文这种学术路向的重大转变,从而也不可能深入地了解这种学术转变背后的深刻的文化原因。所以,无论是判断汉学家个人的学术成就还是从整体上理解汉学的演变,没有学术史的研究是根本不可能的。

                                                                                                                   魏崇新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6月 第1版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1]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 中外文学研究课题组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063号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