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书评介 > 详细内容
透视《圣经》文学
发布时间:2010/10/4  阅读次数:3103  字体大小: 【】 【】【

 《〈圣经〉的文学阐释》是一部应运而生的学术新著,完全适应了国内读者希望了解当代西方圣经研究动向的需要,标志着中国圣经文学研究者在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梁工        

  无论就译本种类之多、发行数量之大,还是就传播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

而言,《圣经》都堪称世界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奇书。由于奇特,它成为历代学者瞩目的焦点,引发了绵绵不绝的阐释与批评,其成果汇成一道由古及今的学术长河。概观之,自古代至宗教改革时期的圣经研究统称为“释经学”,大体是一种神学性质的研究。18世纪以后,受近代理性主义思潮和科学实证精神的影响,研究范围从宗教神学延伸到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法学、伦理学、民俗学等人文学科,以及对《圣经》与后世文化关系的各种探讨。

  20世纪中期以后,借助于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的有力支持,西方圣经文学研究者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业绩。一方面,他们运用结构主义、阐释学、叙述学、符号学等新潮理论对古老的《圣经》进行全新观照,在世人面前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示出《圣经》别具一格的文学特质;另一方面,他们对《圣经》的阐释和研究成果又反作用于文学理论,为原型批评、当代阐释学、女性主义等文论的成长和完善贡献出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然而遗憾的是,在很长一段时期,限于学术积淀的单薄和对外交流的欠缺,我们对当代西方圣经文学研究界的新动态新成果却知之甚少。

  中国内地新时期的圣经文学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从那时开始至今,20多年过去了,学者们在这片园地上勤奋耕耘,已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在当今的书店和图书馆里,有关圣经文学的知识性读物不胜枚举,学术论文和著作亦时有所见,且品位和质量都不断提升;同时,我们在大学中开设了相关课程,举办了相关的学术会议,培养了该专业的研究生,亦注意与海外同行进行多种类型的学术交流。这些成绩实现了历史历时性的跨越,然而从共时性角度看问题,较之海外根深叶茂的圣经研究传统和现实成就,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巨大差距,有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实现突破的前提之一是知己知彼,以彼之长补己之短,这就要求我们客观地了解当代西方该领域的知名学者和重要著述,将他们的理论和方法用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借鉴。刘意青教授的《〈圣经〉的文学阐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就是一部应运而生的学术新著,完全适应了国内读者希望了解当代西方圣经研究动向的需要,标志着中国圣经文学研究者在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就,实现了新突破。

  《〈圣经〉的文学阐释》着眼于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揭示当代西方学者在圣经文学研究领域的卓越建树。作者以翔实的资料表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阿诺德如何倡导在大学设置圣经课程,对《圣经》进行文化和文学性的阐释,19-20世纪之交默尔顿、科特内等如何响应阿诺德的倡议,推出重要的圣经文学著述;20世纪40年俄尔巴赫如何在其《模仿:西方文学对现实的表现》中开启当代圣经文学解读的新方向;此后艾尔特如何在《〈圣经〉的叙事艺术》中运用新批评的细读文本手段阐释希伯来圣经中的诸多精采篇章;;韩德尔曼如何在《杀死摩西的人》中论证犹太解经法对弗洛伊德、拉康和德里达的影响……。从该书的雄辩论述和细腻分析中,读者不难由点及面地窥见当代西方圣经文学领域的全新风貌,透过一扇窗口看到外部世界。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大学教授,作者还特意将论述新颖理论与介绍基础知识结合起来,以适应大学生、研究生全面了解圣经文学的需要。基础知识涉及《圣经》形成的历史背景,其成书过程、形式特征和英译简史等,这些内容使该书兼具雅俗共赏的性质,更能博得中国读者的欢迎。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1]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 中外文学研究课题组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063号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