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所有© 中外文学研究课题组 | 
西北师大研一 李志宇
摘要: 爱情是人生永恒的话题,追求美满甜蜜的爱情是人人所向往的。在现代社会,为了获得幸福美满的生活,人们可以自由的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有一个时期,爱情受到重重阻碍。在那个腐朽落后,极端专制的封建势力压制下,为了争取理想的爱情与婚姻,无数青年男女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生命。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中国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两者堪称世界文学作品中爱情悲剧的巅峰,一直以来都被当作凄美爱情的典范。本文将从爱情故事结局、悲喜交加的故事特征两个方面讨论两部作品的相同的;从主题思想、人物性格、爱情悲剧的刽子手、伦理观念,爱情悲剧的艺术美五个方面讨论两部作品的差异。
关键字: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
一、爱情悲剧的相同点
(一)悲情的爱情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凄美的爱情故事,主要讲述了东晋时期浙江祝员外有一个女儿叫祝英台,她女扮男装去求学,在学堂认识了秀才梁山伯,芳心暗许,芳心暗许,学业结束后她邀请梁山伯去她家,并现女儿身,但祝员外执意要将女儿嫁给马文才,并择日完婚,梁山伯知道后一病不起,终于亡故。英台知道后在梁山伯墓前撞死,随后两人双双化成一对蝴蝶,自由的生活在一起。
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的男女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有情人,因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不能终成眷属而双双殉情,以年轻的生命演绎了爱情的绝唱,他们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也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对爱情热烈执着地追求。这幕故事的结局,有着世仇的蒙太古和凯普莱特面对儿女的鲜血终于冰释前嫌。
两部作品都讲述了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追求美好的爱情婚姻,却最终为爱情献出生命的悲情结局。
(二)悲喜交加的故事特征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中,第一幕开始就揭示了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形成压抑的氛围。在第二幕中,叙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舞会碰面一见钟情,将剧情由悲转喜,有着甜蜜的感觉。而在接下来的几幕中,又转为悲伤。罗密欧由于一次意外杀死了朱丽叶的哥哥提伯而特,因此被放逐在城门之外。而这时朱丽叶的父母逼迫朱丽叶嫁给豪门帕里斯家族,在这进退两难的处境中,神父决定帮助这对苦难的恋人,是故事又产生了戏剧的转折,一切私奔计划都堪称周密,却因为信件没有准时送到而最终酿成爱情悲剧。在这对恋人死去之后,两个家族的世仇消除,又使得故事中带有一丝“喜”的色彩。
在《梁祝》中,故事一开始就刻画了聪明的祝英台为了能够读书,乔装打扮成算命先生骗了父亲,使其答应自己扮成男人去求学,让故事有着戏剧色彩。她在路上遇到了梁山伯,在接下来的三年同窗期间,两人建立了更加深厚的情感。当学成之后,祝英台因为马家的上门提亲,必须提前回归故里,祝英台暗指途中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但是梁山伯并不能了解祝英台真正的情谊,祝英台只得说自己有小妹,让梁山伯上门提亲,但是梁山伯没有来,后来他得知英台是女儿身却已经被许给了马家做媳妇。两人相约在楼台相会,悲伤的二人,海誓山盟,而这时候悲剧色彩愈加明显。梁山伯因为抑郁而死,祝英台的得知后,决定殉情随梁山伯而去。于是在梁山伯墓前两人化蝶,翩翩起舞,相伴飞远。整个故事从喜转悲,由悲到喜,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
两部爱情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相似均为封建社会:《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梁祝的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男女主人公追求美好的爱情,却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与阻碍,最终以付出生命的代价来实现对爱情自由的追求。看似相同的爱情悲剧,分析其悲剧原因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二、爱情悲剧差异
(一)主题思想差异
《梁祝》与莎士比亚的《罗》剧,虽然远隔重洋,都反映了反封建爱情的主题,批判了封建家长制与包办婚姻的罪恶,但是同是反封建的主题,他们所批判的侧重点有不同。在《梁祝》中,男女主人公,一个乃会稽人氏,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寡母抚养长大;而另一个上虞县祝家庄祝员外的千金,这位千金女扮男装在杭州求学,与梁山伯同窗三年,从友谊发展为爱情。梁祝两家,素不相识,无冤无仇,但门第悬殊,正因为此不能喜结连理。梁祝的主题思想是反对封建礼教、门第差异,歌颂了坚强不屈的纯洁爱情故事,用以表达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愿望与理想。梁祝因为忠于爱情,虽然没有生前结成连理,死后却因为殉情实现了。假如仅仅局限于以死结尾的悲剧,那么正处于与旧婚姻制度斗争的人民便看不到希望,化蝶的情节意义就在于它体现了人民的愿望,使得爱情悲剧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而在莎剧中则突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争取爱情的实现与旧的社会力量之间的冲突,着重揭示了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社会中宗族对立的罪恶,歌颂个性解放、恋爱自由等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这一对出生于有着不共戴天仇恨的贵族家族里的男女青年,热烈相爱,敢于冲破封建世仇,坚决地反抗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维护自己的真挚爱情。莎士比亚曾言:“我的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者人道主义,就是“爱”,我的作品就是“爱”的观点的多方面的表现,”人文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罗密欧虽然出身于封建家庭,但是没有继承封建家庭与思想,他是一个坚定的人文主义者。他真诚、勇于追求一种自主、自由、美好的爱情理想,哪怕是错爱了仇人的女儿,也毫不退缩。朱丽叶虽然身为贵族小姐,但她勇敢、坚强、智慧,她冲破了大家庭的重重束缚,大胆的爱上了罗密欧,并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他1她把爱情和生命看的同等重要。他们的死亡伴随着家族仇恨的和解,这让我们看到了人文主义的曙光。
(二)人物性格差异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产儿,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提倡人权、追求自由平等。两位主人公身上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情感,两人可以不顾两大家族的恩怨而结婚,虽然种种意外让两人阴差阳错的走向死亡,但是两人自始至终有着新时期的热情理想。他们不受家庭世仇的影响,朱丽叶愿意吃下毒药来逃避家庭制安排的婚姻,两人为了私奔做了各种努力,尽管最终献出了彼此的生命。但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然也对封建势力做出了抗争,但是这种抗争是消极的。迷茫的、无力的。梁山伯对于家境贫困,无法与马家争论,对于祝员外的父母之命也没有进行直接的反抗,只得是无奈的接受,最终忧郁而死。祝英台对于父母之命虽有表明立场的反抗,但是也没有做出行动上的斗争,最终无奈献出生命。
(三)爱情悲剧的刽子手
在莎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原因是由于信使没有准时送到,罗密欧并不知道朱丽叶的计划,反而阴差阳错的以为对方死了,自己便献出了生命,而朱丽叶的爱情计划其实是成功的,她为了躲避婚姻和罗密欧在一起,她服下假死药,并且准时醒来,但是无奈罗密欧已经死去,她为了爱情而献身。反观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的爱情悲剧阻力是难以抗拒的,正如祝英台母亲所言:“你们觉得你们的爱情能改变什么?改变我们的决定?改变这个社会?不,你们这是根本不能改变的!”她的话说明在当时封建社会中,自由的爱情是根本不被允许的,祝家的强迫、传统封建婚姻观念以及马家的强大势力等都是造成他们爱情悲剧不可改变的原因。可以说人物的悲剧结局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侃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在于却是便捷的通信工具,如果时代的交流信息通畅,那么一定可以双双拥有美好地爱情。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却是社会的写照,人为很难书写的。
(四)伦理观念差异
由于两部作品创作于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下,因此两部作品中的爱情主题也刻上了深刻的伦理道德痕迹。
我们可以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看到许多文艺复兴的影子与莎士比亚当时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与心境。当时社会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发展起来,但是传统的封建势力依然根深蒂固。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而与两大家族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冲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其矛盾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制度间的矛盾。他们可以冲破传统伦理道德追求爱情,他们的新型爱情观也让爱情的光芒盖过了两家的世仇,这部作品充满了青春的气息。但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于中国人固有的矜持,使得我们感受不到两个人的奔放,他们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节制自己,放弃了粗暴反抗的方式,这也刚好符合国民传统思想中的“礼法常规”观念。
(五)爱情悲剧的艺术美
1、《梁祝》悲剧的艺术美
梁祝化蝶象征着高尚的爱情挣脱封建主义牢笼,以另外的方式获得自由,双宿双飞。这个开放式的尾巴使整个故事变得抒情而唯美,无限开拓了想象空间,“化蝶”故事发展到成熟,它不是天真文人的浪漫幻想,它是千百年来广大民众对两性关系的深邃体悟和求索的失意表达:爱情被毁灭了,但爱情的火种是扑不灭的。由于以“化蝶”作结尾,不仅观后悲悼之余,还充满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这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作,也使梁祝故事主题具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化蝶情节的意义就在于它表现了人民的愿望,尤其表现了感情上受到封建礼教、婚姻制度禁锢的千百万青年人追求爱情自由的愿望。
2、《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艺术美》
首先体现情节的曲折性,当人们正在为帕里斯和罗密欧两个热血青年相继死去而痛惜时,莎翁偏偏让朱丽叶醒来,让人们惋惜罗密欧为什么那么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果他再来迟一会儿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劳伦斯长老的叙述又让人在伤痛的心理上加了一把盐,不管主人公会有多少活的可能,他们都没有逃避一死的命运,面对强大的封建世俗观念,他们唯有以死来捍卫爱情。我们无法不为那个扼杀人性的时代而愤怒。
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为蝶,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了情,两部相媲美的爱情悲剧所表现的主题也将永远成为世界文学的主流。
结语
创作于同一时代不同国度的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都讲述了男女青年的爱情悲剧故事,但是因为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两部作品在很对方面存在差异,但是男女主人公将爱情理想看的与生命同样重要,不顾一切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敢于反抗封建社会束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
参考文献
[1]赵方瑜.荒原野花与将珠仙草——简爱和林黛玉形象比较[J].南昌高专学报,2011,(1).
[2]佟秋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祝异同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3]谭宗叶.从悲情中解读爱情——比较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J].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所
[4]刘晓兰.各呈分采,相映成辉——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李尔王》的情节再...
 
                
                《李尔王》的情节再...
                
                 当代批评之光——利...
 
                
                当代批评之光——利...
                
                 兴衰•未来&...
 
                
                兴衰•未来&...
                
                 《西游记》的儿童化...
 
                
                《西游记》的儿童化...
                
                 霍米·巴巴对殖...
 
                
                霍米·巴巴对殖...
                
                 生态批评视阈中的叶...
 
                
                生态批评视阈中的叶...
                
                 在发展中坚持  在创...
 
                
                在发展中坚持  在创...
                
                 夏洛克的人物形象解读
 
                
                夏洛克的人物形象解读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精神分析视域下莎翁...
 
                
                精神分析视域下莎翁...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
                
                 莎士比亚在中国
 
                
                莎士比亚在中国
                
                 莎士比亚第十八首十...
 
                
                莎士比亚第十八首十...
                
                 试论巴尔扎克创作中...
 
                
                试论巴尔扎克创作中...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鲁...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鲁...
                
                 论欧洲中世纪文学与...
 
                
                论欧洲中世纪文学与...
                
                 莎士比亚第十八首十...
 
                
                莎士比亚第十八首十...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霍米·巴巴对殖...
 
                
                霍米·巴巴对殖...
                
                 莎士比亚在中国
 
                
                莎士比亚在中国
                
                 《西游记》的儿童化...
 
                
                《西游记》的儿童化...
                
                 精神分析视域下莎翁...
 
                
                精神分析视域下莎翁...
                
                 夏洛克的人物形象解读
 
                
                夏洛克的人物形象解读
                
                 论欧洲中世纪文学与...
 
                
                论欧洲中世纪文学与...
                
                 当代批评之光——利...
 
                
                当代批评之光——利...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鲁...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鲁...
                
                 试论巴尔扎克创作中...
 
                
                试论巴尔扎克创作中...
                
                 《李尔王》的情节再...
 
                
                《李尔王》的情节再...
                
                 生态批评视阈中的叶...
 
                
                生态批评视阈中的叶...
                
                 兴衰•未来&...
 
                
                兴衰•未来&...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
                
                 在发展中坚持  在创...
 
                
                在发展中坚持  在创...
                
                | 版权所有© 中外文学研究课题组 |